楼市学习-最后的救市换入大城市房子的最后时刻一2015年

天涯原文整理:
楼主鹏程蛇口     微博  https://weibo.com/u/3895107933
明王的天涯帖子

由于2014年房地产进入调整期,政府相继出台了930新政和330新政进行救市。本轮房地产大救市,是最大规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救市行动,现在看来,政策还未完全出完,如果楼市不能回暖,还会有更猛烈的救市措施出台。

此番救市之后,房地产进入“政策简单,市场复杂”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状态,以后不会再有也不可能再有如此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当然,也不会再有以往那种大规模的打压行动,因为中小城市整体过剩背景下房地产根本经不起打压。

        我们要明白的是,救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救房地产,而是为了救地方财政,地方债务,地方债务已经压的有些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此番救市提振房地产市场,是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危机,为进入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

         因此此番救市房价还没有上涨的城市,就再也不会上涨了,这次救市是最后一次出手机会,否则将来面对的很可能是有价无市,房价绵绵下跌,只能砸在自己手中。

必须在此番救市期间抓紧时间出掉这类城市的房子,买入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房子。此番救市,有条件入市的一定要抓紧入市,这是最后的低价机会。

  未来中国城市房价会冰火两重天,强者恒强,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断上涨,屡创新高,直到价格涨的让你绝望。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会不断下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未来,优质资产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在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又被人为阻止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补课效应会使这一点更加突出。用不了十年,和你同样学历同样职业同样出身的人,因为买房和不买房的区别、买对房子和没有买对房子的区别,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中产和白领的区别、财务自由和财务不自由的区别。

 楼市回暖,再次引发人们瞩目。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现“日光盘”,即开盘当天即告售罄的情况,这引发了持币观望者对房价 可能又一次大涨的忧虑。

分化,是近期业界人士谈论楼市 时,使用最多的词汇。与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的热络相比,一些三、四线城市不为所动,楼市成交不升反降。一些城市出台力度更大的楼市刺激政策。广东佛山日 前解除了“限购令”,吸引了不少广州人出手购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三、四线城市未来的楼市前景不容乐观:“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处于同 一个周期。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消耗库存起码需要两年以上时间,带有投资目的进行投资,需要谨慎。”

     中国各个城市发展这么快,土地财政功不可没,你去其他国家的城市看看就知道了,中国城市发展是何等的迅速。

的确如您所说,中国经济在转型,要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可转型前,要尽量的把政府债务处理掉。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是最后的救市。

这轮救市后,房事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强者恒强,一直上涨,弱者恒弱,连绵下跌。

  下面我来谈谈大城市房价会持续上涨的理由以及小城市房价不涨以及可能下跌的理由。
  精彩在后面。

 大城市房价上涨的理由:

1.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人口在持续流入,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山清水秀、乡情浓厚的故乡,可是故乡没有足够的机会,为了就业,只能去大城市。

2.大城市能提供高端就业机会,年薪30万以上的工作基本存在于大城市,金融、互联网、大公司总部、外企中国公司总部等高端就业岗位只能存在于大城市。

3.工业社会,工厂是创造财富的中心,工业、矿业发达的中小城市也很富裕。而现在是资本社会,货币为王,大城市中心的写字楼是财富中心,产业只能为资本服务。大城市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4.城市化早期和中期,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各城市都有发展机会,表现在房地产上就是各城市房价普涨,而到了城市化后期,是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入大城市,一个城市只有人口持续流入房价才能上涨。

5.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类矿产资源短缺,只能发展节约资源的集约型经济,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只能是类似日韩两国的以大城市圈为代表的都市化,大多数人口集中生活在少数几个大都市中。

6.中国人有重视家庭、重视房子的传统,孩子工作在哪里,父母退休后就在哪里。一些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读书、工作,买房,进而是父母随迁到孩子工作的大城市,整个家庭积累一辈子的财富会从小城市转移到大城市。

三线以下城市面临的问题:

1.三线以下城市过去的房价上涨主要是过去住房的短缺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造成的。随着供给量的增加,部分城市的住房供应已经过剩,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房价有下跌的压力。

2.三线以下城市土地充足,新城规划体量大,供给量巨大。

3.房价不上涨,还乡团回家购买的欲望不强烈,失去了一个购买主力军。

4.三线以下的就业机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几乎所有制造业的产能都已经过剩,未来面临消减产能的压力,随着就业机会的减少,人口不仅不会增加,更可能会减少。

5.随着计生政策威力的显现,人口红利消失,流入城市的人口会持续减少,未来各个城市间会发生争夺人口的战争,小城市在人口吸引力上明显的逊于大城市,人口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会长期存在。

6.一个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价注定缺乏上涨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出现下跌。

 从日本的情况来说明一下大城市房价: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连线,这条线(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的东南部国土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全国94%以上的人口(12亿2千万)。日本国土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中国胡焕庸线以东的人口和面积都相当于日本的10倍,中国是放大了的日本。

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同样是人口稠密、资源短缺,经济结构同样是以制造业为主。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历史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日本全国28%的人口居住在东京都市圈,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可以割裂分成二个市场:东京,非东京。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房地产”狂潮。但进一步细心读阅史料的人,才会发现,这个狂潮,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京。

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哪怕在大阪,福冈这样的地方。房地产价格也不是太高。可能只有东京1/3的价格。和青岛也差不多。

而在日本更低一级的行政区,在一些乡和镇,已出现了无人居住的村落。房地产甚至完全不值钱。一百万日元就可以维修拿走。

 除了顶级富豪和底层赤贫,房子注定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一笔花费,最大的一块资产,值得一个人花费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去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

遗憾的是一个人可以花1周时间买一件1000元的衣服,可以花一个月的时间买一辆20万元的轿车,而吝啬花费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一套300万的房子。

本次救市是最后的救市,以后的房产市场基本是市场说了算了。

以后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冰火两重天。今年是以较低价格买入一线房产的最后机会。

所以趁着下半年市场成交火热,卖出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买入一线及二线强城市的房产。

美国房价高的城市只有3个:

1、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特大城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海港、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 位於美国东北部海岸哈得逊河口。 沿海贸易额居全国第一位。

2、洛杉矶:美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位於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洛杉矶河边。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在太平洋沿岸各港口中, 洛杉矶远洋货轮的吞吐量占第一位。 洛杉矶也是美国西部的旅游中心,迪士尼、好莱坞闻名世界。

3、旧金山:美国第五大城市,第二大金融中心,世界最大的科技创新基地硅谷所在地,城市经济以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为主,是太平洋岸证券交易所和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总部所在地。

除了以上三大城市,房地产在美国,并不是一项稀缺资源。美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大约在80平米左右。基本不存在“房痴”,“房奴”。
以美国一套典型的小镇上的郊区房子而言。售价25万美元。大概分三部分组成。
其中,建筑成本8万美元,地价8万美元,“建筑许可”8万美元。建筑许可,这一块的成本,也是美国国家主义的典型失败。在美国造新房子,你必须得到左邻右舍的同意。包括新建房的高度,颜色,建筑风格,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做的结果,最终是推高了房屋售价。但无论怎么说,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在美国,“房地产”是完全不稀缺的。地价和建筑成本的比例,大约是1:1

上海、南京、无锡三个城市,人均GDP,人均收入相差无几,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房价却差距巨大。

说明房价与人均收入关系不大,与是否能够提供高端岗位机会关系更大。

 自住买房,一定要买市区生活方便的房子,即使贵一些也值得。不要买郊区房子,配套不好。

大多数年轻人买房,第一次都是在郊区买新房,然后过几年,小孩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周边没有好学校,于是急匆匆的换房到市中心,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所以买房,建议买市中心的二手房,生活读书都方便,首付不够,可以买小点的,旧点的。即使房子旧点,面积小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了。以后有条件了,再换大房子不迟。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