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学习-高考、就业、买房、养老

堂兄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堂兄所在的城市虽然一般,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可是所在的公司却非常好,这个公司是一家央企的子公司,其产品核心竞争力很强,不仅国内执牛耳,而且远销海外。因为这些年基建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堂兄所在的公司大显身手,利润直线上涨,收入比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高很多倍。

堂兄的儿子现在读高二,明年就要高考,堂兄的想法,孩子大学毕业后读研,然后再就业。今年以来,堂兄一直在琢磨儿子高考后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将来在哪个城市工作。

比堂兄年龄大的同事,很多孩子读是公司所在行业的大学专业,都打算毕业后回到公司工作,很多人早早的在公司附近买好了房子,就等着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后结婚用。

也有同事孩子读了985之类不错的学校,毕业后到其他大城市发展,听同事说,外边生活远比在小城压力大,而且很多发展的也一般。

 从内心来讲,堂兄希望孩子到一个更大的城市发展就业,而不是留在死气沉沉的小城。当然,堂兄还在犹豫,他担心的是儿子在外面打拼太辛苦,没有小城过的安逸,还有就是,孩子和自己不在一个城市工作,养老也是一个问题。
 堂兄面临的困惑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想让孩子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工作,可又有很多的担心。

经过充分交流,我给堂兄的建议如下:

1.高考:
读书是为了工作,因此读大学,首选城市,再选择学校,大学必须在大城市。建议读财经、金融类或者实用的工科专业。

不读公司所在行业的专业和学校(特殊专业,知识面太窄,不利于以后就业)。

也不读医学、法律、物理等就业需要高学历的专业,这类专业,一般需要读到博士,而且并不好就业,很辛苦,但是收入并不高。孩子的智商和兴趣也不一定支持读这些专业的博士和从事这类工作 的研究。

 2.就业:
孩子研究生毕业后不去京沪等一线城市工作,一线城市虽然机会多,但房价高企、户口不好解决,堂兄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儿子的资质都不是一流,在一线城市压力会很大,会非常辛苦。

到强二线城市工作,首选距离家乡近而且经济发达的天津或苏州(苏州空气好,首选),这类产业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资源也不错,房价合理,户籍也容易解决,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一些需要到偏远地方进行研究的工作即使收入再高也不能考虑,在偏僻的地方工作,堂兄儿子的婚姻、下一代的教育,堂兄的养老都会面临问题。

最近10年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快速的城市化造就了堂兄所在公司的高速成长和辉煌,随着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基建工作迟早会结束,这样情况下,堂哥工作的公司会衰败(堂兄估计公司还能支撑十五到二十年辉煌),而堂兄所在的城市产业并不发达,想找个类似收入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所以,无论是否乐意,要想有个好的工作,只能去另外的城市。

 3.买房:
建议把目前堂兄生活的三线城市的一套出租房卖出,所得资金作为首付到苏州买房,买房建议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发达的区域,户型是三居室普通住宅,儿子工作后就有房居住。随着计划生育的解除,以后的家庭大多会生育两个孩子,三居室才能够用。
 4.养老:
以前堂兄想的是儿子在外地大城市工作,自己在小城养老,直到动弹不得再去投奔儿子。可是如果考虑到将来十几年下来,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很可能在自己想去儿子所在的城市养老的时候,自己的积蓄已经买不起那里的房子,所以养老住房需要提早考虑,在苏州买入第一套住房后3年内买入第二套住房,作为以后自己退休养老居住用。

其实从现实情况考虑,也需要堂兄退休后到儿子所在的城市生活,儿子研究生毕业后结婚,大概30岁前会有孩子,小孩的照顾,以及以后上幼儿园、小学的接送,都需要专人负责,堂兄如果和儿子生活在一个小区,正好可以做这些工作。计生放开了,堂兄希望儿子能要两个孩子,假如堂兄的儿子生两个小孩,两个孩子相差3岁,算下来,从第一个小孩出生,到接送第二个孩子到小学四年级,堂兄大概需要十三年时间把精力投入到孙辈的照顾当中,因为此,也需要父子两代人不要在异地生活。

这样想来,要在苏州这样的大城市未来5年买入2套房,供自己和儿子居住,退休后和儿子在一个地方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四线城市一些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政府公务员、央企管理人员、小企业主家庭),这些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各种资源快速往大城市聚集,电商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小城市的产业衰落是趋势,人口从中小城市往大城市流动会是常态,因此无论你是否乐意,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涌入大城市是必须的,孩子到了大城市,父母以及整个家庭都需要搬迁过去,这个问题,越早考虑,越是主动。
  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安逸些,不用付出太多的辛苦就会有好的生活,其实安逸从来都是努力奋斗、辛苦工作后才能有的。假如一个年轻人刚工作就很安逸,一旦人到中年,安逸生活没有了,需要自己去努力奋斗,到那个时候需要重新开始,那才真是灾难。
  类似堂兄公司同事的孩子,看似大学毕业回到父母工作的单位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单位效益好,不需要多少努力就能有不错的收入。可是一旦如堂兄估计的那样,十五年后公司衰败了,在这个四线城市没有多少就业机会,这些当初令人羡慕的子弟,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30多岁被迫去到异乡城市打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如当年东北大国企的下岗职工,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打拼,不同的时候,当年经济发展快,社会上机会多,很多人后来都发展的不错,而十五年后,个人机会真的没有那么多了,只能长时间打工糊口了。
  只所以建议早点买大城市的房子,是因为大城市房子长远来看,价格肯定是上升的,有房才有家,租房终究会有很多的不方便。
需要说明的一个观点:

1.中国的城市化是都市化,未来全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
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都很短缺,人均占用量很低,因此只能走集约化利用资源的大城市化,城市建筑以高层为主,密度很高,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都市圈间用高铁连接。

2.计生政策的执行打断了人口的正常增长规律,年轻一代的减少,使核心都市圈外的中小城市的人口没有流入来源,造成产业衰退,进而会加剧人口向都市圈流动,未来不仅乡镇,而且位置不好的中小城市也会衰败。

3.以后不是你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而回到家乡,而是家乡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去混大城市。大城市机会多,可以糊口。比起就业,什么乡情、干净的水和空气、田园风光根本不算什么。哪里的就业机会多,人就会流向哪里。

  高考读大学,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因此在读大学前就充分考虑到你读的大学,你读的专业是否利于以后的就业。

河北的衡水中学全省招生,北京清华的录取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学,全省一家独大。

陕西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90%出自省城西安的5所名校,这意味着你如果不在西安读高中,基本与北大清华无缘了。

今天,北大清华是永远的TOP 2,而在30年前,其实是有几所学校和北清并驾齐驱的。北京的一些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在人口大省的招生分数比一些传统的985名校都高,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一套9平米的老破小学区房售价270万,单价超越所有豪宅。

  以上几个现象说明,教育资源在向一些具有优质资源的名校集中,在向大城市集中,无论这种趋势是否合理,都不是我们能阻挡的,我们要做的未有适应,适应潮流,你才能够赢得未来。
  随着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集中(衡水中学是个例,大多数的超级中学还是集中在大城市,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曾经辉煌一时黄冈中学的没落),中小城市和乡镇生活的人注定是受损者,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已经有很多家庭到更高一级的城市买房,读中学,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在为家庭的未来投资,可能对一个家庭的未来影响深远。
老王来自山东农村,十几年前来到天津打工,后来和朋友一起在建材批发市场开了一个销售建材的小店,生意不好不坏的维持着,老王的老婆原来一直在家照顾小孩,在小女儿3岁后,把孩子丢给老家 的父母,过来和老王一起卖建材。夫妻两个租住在建材批发市场附近的一个小单间,很节俭,平时能省就省了,为的是多存些钱。

09年初因为房地产不景气,天津下调买房办户口的金额门槛,按照不同区域,购入40万-80万的新房,一次性付款,就可以把户口迁到天津。老王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起来,老王高考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只能离开老家当农民工,这些年的艰辛和委屈只有老王自己知道。老王的高考是在孔孟之乡的山东,分数高的出奇,如果老王当年能在其他省参加高考,是完全可以上大学的。

老王和妻子商量后,花60多万买了一套房子,把自己一家的户口迁到了天津,去年,老王的儿子在天津参加高考,如愿考取了一所985高校,女儿目前读初中,看成绩也会考取一所不错的学校。

老王如今依然在经营自己的 建材小店,一家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儿子在大学读书,女儿在附近的中学上学。父母也从老家接过来了,在批发市场做打扫卫生,虽然是60多岁的人的了,农村人身体好,粗活干习惯了,打扫卫生真不算个事情,每月1500元的工资,很高兴。老王在老家的土地早就包给了堂弟种,父母孩子都在天津,自己很少回老家了。

老王买入的房子已经涨了很多,买房尝到了甜头,这几年又攒了点钱,贷款买入了市区的一套房子,准备以后给儿子当婚房。

 和老王一起在建材城工作的老乡,依然还在租房住,孩子还留在老家交给父母照看,以后也是参加那种竞争惨烈的高考,他们对老王也只有羡慕的份了,天津的蓝印政策已经关闭了,老王老乡这种低学历的人以后是没有机会拿到当地户口的。

老王的发小当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乡镇工作,如今虽然贵为副乡长,也只是在县城有两套住房,孩子在县城读书,在竞争激烈的山东高考,很难考上很好的大学。一直是老王羡慕对象的发小,现在看起来真的不如老王了,用一句时髦话,老王弯道超车了。

  再讲一个读书的故事
老张在一家大国企上班,看着公司的领导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老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是非常想送儿子出国读书的,可是苦于家庭实力不够,收入不高。最后找人咨询了一下几年留学的费用,夫妻两个一咬牙,还是送正在读高一的儿子去了美利坚。

自从儿子去了美利坚,老张夫妇的苦日子就来了,为了多挣钱,老张辞掉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到了异地城市分公司的施工一线。而老张妻子除了做好原来的本职工作,晚上周末还坚持打工,做第二份工作弥补家用。

根据咨询结果,原来老张认为苦一下,还是可以承受儿子的留学费用的,后来的发展却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老张只能坚持下去了。为了多挣钱,老张常年累月的坚持在施工一线,几年都不回家和老婆团聚。老婆在家也是拼命工作,加班加点找机会挣钱。

 除了多挣钱的开源,还有少花费的节流,儿子留学后,老张从来没有购买过一件超过50元的衬衣,毛衣是袖口起毛了才会更换。早在儿子出国后不久,老家已经把原本三室两厅120平的大房子换成了50平的老房子,多出的钱都给儿子交了学费。50平的房子,陈旧的装修,老式的家具,大块头的电视,老张家的房子拍20年前的电视剧是可以直接使用,不进行任何布置的。

经过漫长的7年,耗尽了家庭所有积蓄并小有外债,老张的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到上海找了一份工资不高不低,月薪大概7000元的工作。原本故事到这里该圆满结束了。可是变化还是来了,老张的妻子在周末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温柔的王先生,多年的孤寂、苦闷、艰辛让老张妻子出了轨,老张是认真的人,这个是绝对不能接受了,于是在儿子到上海工作不久就和老婆离婚了。

离婚后,经人介绍,老张和孙女士结婚了,孙女士也是二婚,收入不高,一个人供着读初中的儿子。结婚后,老张和孙女士把孙女士的小房子卖了,卖房款做首付买了一个三室的大房,夫妻双方共同还房贷。

现在,儿子在上海工作,收入也只够租房和简单的生活,买房基本是遥遥无期了,留学已经耗尽了父母所有的积蓄,不可能再有钱财资助买房了。

离婚的时候,老张把那个50平老房子留给了前妻,前妻一直住在里面,继续生活着,只是不再打第二份工,比起以前轻松了很多。

老张新组的家庭,买房欠下了房贷,已经没有任何积蓄了,倒是房贷需要月月还。新妻子的儿子学习不错,马上要读高中了,以后花钱的日子多着呢。原本打算从一线施工队调回总部的老张,因为又结婚了,需要还房贷,需要和新婚妻子一起积攒财富供应新妻的儿子读书,所以又留在了施工一线。变化也是有的,毕竟经济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老张不需要向以前那么拼命了,坚持按期休假回家与妻子团聚。

同事感叹,真希望老张闭一下眼睛,原谅妻子的一时不慎,两个人可以一起享受生活的。可是老张是认真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现在只能一家三口分离三地,继续艰难的前行着。

和老张家庭状况差不多的同事的孩子,大多在国内读本科,读研,然后毕业工作,家里早早的买了婚房,生活都不错,比起老张的儿子,轻松了很多。

  老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自己的坚持,他的命运真的被改变成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了。

  知识改变命运,都这么说,肯定是没有错,但是需要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说就业:

在大多数的四、五线小城和乡镇,很多人认为只有在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工作才是正式工作,公务员、大学老师、医生等工作才是体面的高大上工作。
比较起来,一二线城市的人对工作的看法更务实,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硕士生考虑到做社区医生前途一般,而去改行做销售或者自己创业很正常。而假如同样是这个人来自乡镇,是会千万百计,哪怕送礼走后门也要去做一个社区医院医生的,认为只有专业对口大学才没有白读,做医生才有面子,而完全不去考虑这个职业未来是否有发展空间。

 公务员、大学老师、医生等确实都是很体面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很高的学历,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读大学,读研究生,在教育上的投入要大些。这些职业的一个特点是很晚稳定,但是刚工作的时候收入低,往往是年龄很大才会带来高的收益。因此这些职业其实更适合家境好的富家子弟,年轻的时候收入不高没有关系,父母给他们买房买车,让他们可以安于收入较低的工作而不用为生活发愁。
 其实自古以来行医、做研究就是富家子弟的事情,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做一份实际的工作,挣钱养家更好。
普通家庭出生的人更应该去收入高的公司去打拼,多挣钱才能早点买房,安居乐业,甚至去自助父母的生活和弟妹的教育。

很多家庭举全家之力供养出来一个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了,工作了,是希望,也需要他有个好的收入来回馈整个家庭,进而带领整个家庭向前走一步。如果他花了很多钱读了博士,工作后收入很低不仅他自己生活很艰辛,他的家庭也会因为巨大的教育支出而过着艰辛的生活。

  而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务实,到公司工作或者创业的多,而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稳定性强、收入有限的事业单位,国企工作。

据说全国的大学教师80%来自县城或者乡镇,广州的公务员大多是外地人报考的。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后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上学。他平时喜好文学,对乡土问题比较关心,本科毕业后曾在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随后继续考研深造。在这篇笔记中,他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农二代最主要的任务是挣钱,养活自己,养活父母,养活老婆孩子,你一无所有,谁会尊重你?

比起诗和远方,切切实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从研究文学中获得好的收入,这种风花雪月的雅兴,还是交给世家子弟去做吧。

 经济发展了,分工细化了,想挣钱,不怕辛苦,还是能做到的。

1.学霸型,教育背景好的,去做软件工程师,很多大公司程序员的起薪都20万了,而且提薪非常快,几年后50万年收入的大有人在。
2.教育背景一般的,可以去电商做销售,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收入还是不错的。
3.高中毕业的,可以去做销售,做快递,只要努力,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4.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选一个大型小区,租个几平米的小店,卖包子,做大饼,不怕劳累,一年下来,收入非常不错的。

  同样是下岗工人,东北各城市的还在苦苦挣扎,他们的 孩子背井离乡到外地找工作 而上海的下岗工人,早已过上了好日子,老破旧的小房子变成了电梯房,退休金也不少,孩子的工作高大上,周边有大批从各省来沪的漂亮姑娘,帅气小伙,他们可以随便挑,随便捡 。
  未来,优质资产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在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又被人为阻止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补课效应会使这一点更加突出。用不了十年,和你同样学历同样职业同样出身的人,因为买房和不买房的区别、买对房子和没有买对房子的区别,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中产和白领的区别、财务自由和财务不自由的区别。
  房产投资的核心是房贷,贷款买房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30年超长周期,超低的资金成本(房贷利率是最低的)只要房价波动可控,在超长周期里,总会放大潜在收益率,风险极小,因此增加房贷是王道。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7-29 19:08:59
  随着婴儿出生的减少,老龄化来临,估计未来的两年,国家有很大的机会放开计生政策,所以生两个孩子会成为可能,我以为,如果条件许可,生两个孩子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退休后,先在工作所在的城市生活,到老了动不了才去儿子生活的城市,如果到时候才在当地买房。而不是提早考虑,很可能因为房价上涨,到时候根本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了,所以养老房子要提早考虑。
 只恨钱不够,没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要不然就在武汉买套好房,长沙郊区买套小别墅,多美!
—————————–
如果有房票,还是先在广州买一套投资。至于享受生活,以后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在长沙郊区买入,反正也不值钱。
  98年大下岗,京沪下岗工人很可怜,生活窘迫多年,那时很多四线城市的家庭生活不错的,优越感也十足。可是现在,当年的京沪下岗工人孩子工作了,自己有了退休金,房子拆迁过上了好日子,而四线那些好家庭的日子开始窘迫起来,孩子到大城市买房读书掏光了全家积蓄。出现这个结果根本原因是城市分化的结果。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